解放以前,中国的达官显贵、社会名流因受欧美文化影响,已开始使用能够彰显他们身份、地位、财富的欧美时尚皮具。当时国内的一些皮匠所开设的家庭作坊也有零星生产,但几乎无甚手法工艺可言。解放之后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的国营皮件厂生产出印有对相应城市,如“北京”“天津”等字眼或图案的皮质箱包,使用者多为国营企事业单位人员。
直至1979年,国家批核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皮具厂,由此产生“一花带动百花开”的效应,欧美、港台皮具品牌纷纷进驻国内各大城市的超级商场。自那时起,全国各地大量兴办民营企业,河北、浙江、辽宁、四川、广东等地涌现出成百上千家皮具制品厂。其中,在河北白沟、浙江义乌、辽宁南台、成都荷花池、广州桂花岗形成5个大型专业皮具批发市场。在这5个大型专业皮具批发市场中,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,在1992年至1997年期间,皮具制造加工企业数量呈现几何式增长。比如白云区的皮具企业有1000多家,花都狮岭皮具加工企业由1992年之前的300多家迅速增长至4000余家。